![]() |
“風吹一片葉,萬物已驚秋”。
誰又能窺見,這天地之間,變了溫度,換了顏色。
在想不起的年歲里,還會于散落的銀杏葉中撿拾最美的一枚,平平整整地壓在書本之中,收藏光輝歲月,收藏整個秋天。
“一聲梧葉一聲秋,一點芭蕉一點愁。”不知為何,秋天總是盛滿了文人墨客滿滿的哀怨愁思。是“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。”的無眠之夜,是“寒蟬凄切,對長亭晚,驟雨初歇。”的長亭送別。古人悲秋,這秋天的一幕幕便染上了凄清之色。伴隨暑熱消散,秋蟬便在漸濃的秋色里茍延殘喘,隨那個熱烈的夏漸漸沉寂。殘月,冰霧伴烏啼,夜色又寂靜了幾分。莫說古人傷春悲秋,今時的秋也讓人哀愁。中秋與重陽接踵而至,誰又能解漂泊之苦?“便插茱萸少一人”依然是深秋里永恒的遺憾。
悲情在秋天,成就了美。第一次讀杜牧的《秋夕》,“銀燭秋光冷畫屏,輕羅小扇撲流螢。”動畫片里是女子追逐著螢火蟲的畫面。當時覺得,紅燭很美,夜色很美。以至于后來的很多年,我都堅持認為這是眾多悲秋詩詞外的清流。直到今天,我看到了詩詞正確的釋義。所有我曾認為的美,都變得殘忍。流螢生于墳墓,牽牛織女也獨留一人。
大概太多的文人選在秋天這個時候,抒情寫意,總讓人忘記,秋天,也是個值得快樂的時節。我們在春天耕耘,夏日生長,卻忘記了在秋天,除了年歲逝去的哀嘆,我們已然收獲。
秋日,也足以動人,獻一場華麗的落葉繽紛。恍然間明白,最美的不是新芽初露,也不是綠樹成蔭,而是在生命的最后時刻,紅妝以待,以最優美的姿態宣告結束。仿佛人生許許多多的時刻,捱過消沉,歷經榮耀。功成名退,遺憾彌漫心頭,與這突然的結束交織縈繞,再難忘記。有風吹來,樹葉飄落,一片,兩片……看見的是曾經蓬勃生機的生命凋零。
俯首是春,仰首是秋。立于秋的渡口,我們在想些什么?是該做好準備,坦然承受秋日早晚得清冷,盡情享受秋陽寬厚的溫情。在某個閑暇時刻,讀秋空曠中的博大,悟秋蒼涼里的精深。面對事物的凋零,發一聲無奈的感嘆,體會存在的價值。以一種平和的心態,收獲曾經播種的企盼。在秋的真實里,擦拭經年積累的塵埃,還讓雙眸清亮著憧憬未來,還讓癡真的鳥兒在心底宛轉歌唱。
天地不會混沌,讓心永不灰暗。堅信萎葉還會舒展神經,蒼藤還會挺.拔筋骨。在凝重、深刻中發現絢麗,在滄桑、堅毅里感覺浪漫。
坐愛楓林晚,人間重晚睛。
人間總有一個階段屬于秋天,天地總有一份空間留給秋色。秋,不只是凋零,也是收獲;不只是結束也是新的開始。